行业对包装标识的耐候性、合规性及智能化需求日益严苛,从冷链运输到终端追溯,需兼顾食品接触安全与多材质适配。依玛针对UV隐形墨水、珍珠棉专用墨水、高附着力墨水、双墨系统(UV黑墨+UV隐形墨)、电子陶瓷专用墨水、抗冷冻专用墨水六大核心需求,结合行业特性定制解决方案,全面覆盖预制菜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生命周期。
一、UV隐形墨水:构建食品溯源的「数字暗码」
应用场景
- 防伪标识:在铝箔袋、塑料盒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上喷印隐形批次号或溯源码,通过365nm紫外线灯即可显现,防止仿冒。
- 智能防窜货:在纸箱外箱隐蔽位置喷印隐形区域代码,配合终端扫码设备实现物流流向追踪,解决渠道窜货难题。
技术突破
- 食品级安全认证:采用广州乐迪通过FDA 21 CFR 175.300认证的化学变色油墨,无迁移风险,符合GB 31604.8迁移实验标准。
- 高灵敏度触发:专属显色笔接触后瞬间显色,不可逆反应确保标识唯一性,适用于即食餐盒、酱料包等高频消费场景。
二、珍珠棉专用墨水:缓冲包装的「抗脱落标识」
应用场景
- 防震内衬标识:在珍珠棉缓冲层喷印易碎提示、产品型号等信息,解决传统油墨易脱落问题。
- 冷链物流追溯:在珍珠棉卷材表面连续喷印追溯码,适配复卷机高速运行(200米/分钟),确保信息连贯性。
技术突破
- 双涂层附着力强化:
- 底层渗透层:采用纳米级树脂渗透珍珠棉微孔,形成锚定结构;
- 表层耐磨层:添加陶瓷微粉提升硬度,经500次摩擦测试无脱落。
- 柔性抗撕裂:油墨弹性模量达300MPa,在珍珠棉弯折时不龟裂,满足生鲜食材防震包装需求。
三、高附着力墨水:全材质适配的「万能标识」
应用场景
- 复合膜包装:在PE/PA复合膜表面喷印配料表,耐油脂渗透(72小时橄榄油浸泡无扩散)。
- 金属罐盖标识:在马口铁罐盖内侧喷印生产日期,耐受高温灭菌(121℃/30分钟)。
技术突破
- 多基材兼容配方:
- 塑料:含羟基丙烯酸树脂,与PP/PS表面形成氢键结合;
- 金属:添加硅烷偶联剂,通过化学键合增强附着,盐雾测试(100小时)无锈蚀。
- 食品级认证覆盖:通过FDA、LFGB双认证,适用于即食米饭、调理包等直接接触场景。
四、双墨系统(UV黑墨+UV隐形墨):可视化与隐蔽性的「双重保障」
应用场景
- 一品双码:
- 可见层:UV黑墨喷印生产日期、规格(如“250g”);
- 隐形层:UV隐形墨喷印批次号或区块链溯源码,实现“一物一码双保险”。
- 智能防篡改:在包装封口处叠加隐形墨线,开封后墨线断裂,结合手机APP扫描即可验证完整性。
技术突破
- 双喷头协同控制:
- 独立供墨系统:避免两种墨水混流,支持10秒内快速切换模式;
- 动态校准算法:通过视觉传感器实时修正喷头间距(精度±0.05mm),确保双色信息对齐。
- 固化效率优化:采用波长分段固化技术,先以365nm固化黑墨,再以395nm激发隐形墨,总耗时≤2秒。
五、电子陶瓷专用墨水:智能包装的「温度哨兵」
应用场景
- 冷链运输监测:在预制菜包装内侧喷印温度传感油墨,当温度超过阈值(如-15℃)时,油墨颜色从蓝色变为红色。
- 新鲜度预警:在气调包装(MAP)表面集成湿度传感油墨,当微生物繁殖导致湿度升高时,油墨呈现荧光标记。
技术突破
- 纳米材料集成:
- 温度传感:采用VO₂纳米颗粒,相变温度(68℃)精准触发颜色变化;
- 湿度传感:负载金属有机框架(MOFs),吸潮后电导率变化率达80%。
- 印刷兼容性:通过喷墨打印实现图案化沉积,最小线宽50μm,适配异形包装曲面喷印。
六、抗冷冻专用墨水:低温环境的「稳固标识」
应用场景
- 速冻食品包装:在水饺、汤圆包装袋喷印耐-30℃标识,经10次冻融循环(-18℃→25℃)无脆化脱落。
- 冷链标签:在PE膜标签上喷印抗冻追溯码,耐受冷库里的冷凝水侵蚀。
技术突破
- 低温韧性配方:
- 增塑剂协同:采用耐寒级邻苯二甲酸酯,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≤-40℃;
- 弹性体改性:添加氢化SBS橡胶,提升油墨在-30℃下的断裂伸长率至300%。
- 快速冻结适配:墨水在-20℃下5秒内固化,避免速冻隧道中因未干造成的粘连。
七、预制菜行业专属优势
- 合规性全覆盖:
- 所有墨水通过FDA、LFGB、GB 4806.10等食品接触认证,迁移量≤0.01mg/kg。
- 电子陶瓷墨水符合RoHS 2.0指令,无重金属风险。
- 生产效率提升:
- 双墨系统支持多任务并行,喷印效率提升40%,适配预制菜小批量多SKU生产模式。
- 抗冷冻墨水在-20℃环境下可连续工作8小时,减少设备停机维护。
- 智能化集成:
- 电子陶瓷墨水与物联网(IoT)平台对接,实现温度、湿度数据实时上传云端,异常预警响应时间≤1分钟。
- 隐形墨水与区块链技术结合,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路可信追溯体系。
通过依玛多油墨体系的协同应用,预制菜企业可实现从包装标识到智能监测的全链条升级,在满足食品安全法规的同时,显著提升品牌信任度与供应链透明度。